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探寻老兵事迹,传承兵团精神。7月7日,我院“数字棉花”助力乡村振兴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团前往八师一三三团八连,拜访了八连连长吴威同志,与吴连长共同回忆一代兵团人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兵出南泥湾,威武不可挡;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在兵团“沙海老兵”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吴连长说“1949年,王震将军和平解放新疆不久。在遵循党中央屯垦戍边的决策下,17.5万驻军官兵及其家属,就这样把家安在了新疆,成为新疆重建的主要生产力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产建设兵团,以军事化的建制从事生产建设,就这样在戈壁滩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图为八连连长与实践团成员交流座谈徐叶枝繁摄
吴连长讲述了从1991年至今的一系列亲身经历的事件。1991年吴连长参军,在部队中任职通信员。1994年复员后在一三三团人武部从事人影工作,与当地气象部门一起,预防重大天气灾害,为一三三团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吴连长从军以及在人武部工作的切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批兵团老兵,退伍不褪色,永远守初心,投身于祖国西部建设,在风雨中艰苦前行的老兵精神。吴连长说:“部队培养出来的人,是有约束、自律性强的人才。他让人形成纪律的观念,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吴连长简单的两句话,实践团成员对老兵精神和胡杨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对扎根边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兵团精神带给我们的光荣与自豪。
2010年吴连长回到连队后,投身于棉花种植行业中,为棉业发展奋斗至今。吴连长回忆自己年轻时家乡的植棉情况:“那个时候啊,浇水都是漫灌,播种技术也落后,需要人工解放苗,定苗,施肥的时候把一年的肥都倒进沟里,种个几十亩地要全家齐上阵。”“现在啊,一个人就能管几十亩地,机械化程度高,简直没法比啊。”吴连长笑着说。在交谈中连长还补充道:“从前打药都是人工打药,后来半机械半人工,棉花洗了一遍药,人也洗了一遍,那个时候好多人都因为农药中毒了。而且到了收棉花的时候,就要从内地雇人,招拾花工,从9月干到11月,那时候都冷得不行了。不像现在,拖拉机、无人机打药,一个人一天能干几百亩,采棉机一过,棉花就收干净了。”据了解一三三团是八师最早进行机械化精量播种的,在2000年左右该技术就已经在一三三团普及。在2018年实行个人承包并且废弃了“五统一”之后,当年棉农不敢包、入不敷出的情况样得到改善,职工每个人都可以至少分50亩地,并且可以自主选择种什么、怎样种,连队职工收入也随着棉产量一起增长,劳动条件、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20年国外开始抵制新疆棉花,最开始棉农担心棉花滞销,但在国家大力支持、兵团人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凭借过硬的棉花质量,令当年的棉产量、销量和棉农的收入再创新高。
图为一三三团的老旧农具与现使用机械化设备对比徐叶枝繁摄
实践团成员来到一三三团档案馆,参观了档案馆收藏的老旧物品,感受到了沉淀在这些旧物品里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实践团成员浏览档案馆里的文献,了解了这段过往的历史,通过这次的档案馆之行,团队成员们对这一段兵团的奋斗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一三三团八连连长及职工合影徐叶枝繁摄
通过此次与兵团退伍老兵的交流以及对一三三团档案馆的参观,实践团成员为老一辈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自己要向老一辈兵团人学习,扎根边疆,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祖国最西北的这片土地上。
在祖国最西北的棉田中,兵团人种的不只是棉花,也把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根植在这片土地上。
(通讯员:王洋、齐洁、宋宇涵、徐叶枝繁)